“十八般武藝”助力糧食增收
隨著氣溫轉暖,眼下的赤峰市敖漢旗薩力巴鄉三十二連山,山頂植樹、山腰種田、梯田交錯,曾經的山坡地已經變成了層層梯田,錯落有致、蜿蜒壯美,儼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地平了,也好種了,收成高了,收入也高了!”土生土長的敖漢旗薩力巴鄉薩力巴村村民鮑軍說,自從“坡改梯”后,“棄耕地”變成了“搶手貨”,很多在外務工的人都回來種地了。
三十二連山流域是敖漢旗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近年來,薩力巴鄉整村推進,分片治理,對全鄉9.2萬畝中低產坡地進行全面改造提升。2022年,隨著白土營子村85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全鄉所有坡耕地全部完成治理,受益群眾達1.5萬人,成為敖漢旗唯一“坡改梯”全覆蓋的鄉鎮,也為敖漢旗乃至赤峰市在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提供了可推廣、復制的經驗。
“赤峰市屬于典型旱作農業區,2744萬畝耕地中旱地占55%以上,這些旱地絕大部分是坡耕地?!背喾迨修r牧局農田科科長邢廣軍說,針對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實際,赤峰市積極搶抓國家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以旱作水平梯田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2021年以來,建成和在建旱作高標準水平梯田167.51萬畝?!熬湍冒綕h旗來說,現在的坡地畝均增產將近100斤,土地肥了,農民富了,過去的窮山溝,如今完全變了樣?!毙蠌V軍自豪地說。
同樣的時節,不同的風景。與赤峰市緊鄰的通遼市,農田集中連片,道路溝渠平整通暢,在科左中旗舍伯吐鎮特斯格嘎查、豐田鎮胡家園子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挖掘機、裝載機正在緊張作業,工人們正忙碌著焊接輸水管道,回填土方。
胡家園子村村民胡滿高興地說:“今年我們村共設計施工高標準農田項目4500畝,重新布局了機電井、管道和田間路,還栽了防護樹,尤其是項目用的材料質量大大提高了,建成后還能實現智能化操作。這些工程投入使用后,估計每畝地至少增加收入200元以上?!?/p>
近年來,通遼市反復總結、比對管灌、噴灌、膜下滴灌等不同工程類型的節水效果,創新推廣以淺埋滴灌高效節水為主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實現了“五省四減三增兩促進”的綜合效益。通過實施以高效節水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緩解了地下水下降趨勢,科爾沁區超采區地下水位上升0.47米,帶動全市生態環境整體性好轉,促進了農牧民增收,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最大化。2011年以來,通遼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1200多萬畝,其中淺埋滴灌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661萬畝,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6億立方米以上,糧食產量從2011年的113.1億斤增長到2023年189億斤。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內蒙古自治區地跨三北,地理環境多樣,農田情況復雜。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探索創新舉措,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打造一個盟市一個整區域試點的工作格局,帶動其他地區梯次推進。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237萬畝,建設總量和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均居全國前列。廣袤的田野上正全方位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努力為“中國碗”裝入更多“內蒙古糧”。(丁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