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ibet.cn
            home

            在“世界屋脊”書寫傳奇——浙江對口支援那曲30周年紀事

            發布時間: 2024-06-25 09:59:00 來源: 浙江日報


            浙江省能源集團在那曲海拔4750米的高寒缺氧地帶建設的50兆瓦光伏儲能電站。浙江援藏指揮部供圖

              “遠不過阿里,苦不過那曲?!敝挥兄蒙碛谶@“世界屋脊之屋脊”,才能真正體會這句西藏俗語里的“那曲之苦”: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僅及海平面的一半,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堅硬的凍土上千年來種不活一棵樹……

              1994年,對口援藏大幕正式拉開,浙江對口地區被確定為這里。

              人們口中的“生命禁區”“世界屋脊之屋脊”,645名浙江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繼,忘我奮斗。伴隨著歲月流淌的,是超60億元援藏資金注入羌塘大地,438個援助項目落地生根。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多次會見那曲黨政代表團,強調要更多地關注西藏、熱愛西藏,關心那曲、支持那曲。2020年8月,中央召開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確立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把援藏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做下去,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p>

              深深扎根30年,一任接著一任干。如今,這片藏族群眾口中神奇的、堅韌的、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新的傳奇正在上演。

              “建設更多團結線、幸福路”

              明晃晃的亮。

              多年以后,邢最榮依然記得第一眼看到那曲的樣子。這位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的領隊告訴我們,1995年初夏,當車子頂著這片刺眼的亮光開進那曲縣城,大家才知道,離浙江近4000公里的這片雪域高原上,多數百姓還住在鐵皮頂的房子里,而讓援藏干部一路瞇縫著眼睛才能前行的,正是屋頂反射的陽光。

              援藏,是浙江對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千里迢迢來到這里,那曲最缺什么?百姓最需要什么?

              “組團式”幫扶、“互動式”合作、“精準式”對接……邢最榮說,不論名稱如何改變,所有援藏干部最關心的,從來都是那曲百姓的生活。每一屆指揮部不約而同地,都是把惠民生作為頭等大事——

              浙江首個援藏項目申扎縣甲崗水電站,從1998年起給萬千牧民送去光明;

              浙江小區、杭嘉小區、浙江中學等民生工程,讓那曲牧民一躍“走進”現代化生活;

              杭州實施“抬頭挺胸”項目,從2019年起成功救治26名脊柱畸形患者,平均每人身高提升17.7厘米;

              臺州探索“組團式”就業新模式,帶動就業援藏跑出浙江速度,僅2023年就有121名那曲籍高校畢業生在浙江就業創業。

              ……

              漫步那曲市中心,一條寬敞的水泥路貫穿東西。這條幾經擴建的“浙江路”,已是當地最繁華的街區。

              路的背后,是始于第二批援藏干部的一場接力:1998年初夏,當他們剛到這里時,高原土路狹窄坑洼,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沒有一條水泥路。

              要為當地留下一個既能方便百姓,又能帶動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

              不需要任何動員,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畫圖紙、招投標、組工隊……一年后,浙江路中段開工建設。

              高原基建談何容易。就是這一條1.9公里的中段,竣工已是2001年。

              通車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在歡呼鼓掌,儀式結束后,大家又都默契地投入下一個項目。

              在那曲,民生項目總是一個接著一個。每位援藏干部手中,都有一張項目計劃表,修路、建房、援建學校醫院……內容各異,宗旨從來不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援藏資金80%用于民生,80%用于基層,從對口支援啟動以來,這一“鐵律”一直沿用至今。

              改變,也許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僧?0年的時光滴水穿石,總能帶來嶄新的驚喜。

              嘉黎縣阿扎鎮斯定咔村。傍晚的娘日山腳下,白墻紅瓦的藏式庭院鱗次櫛比,硬化路面、太陽能路燈一應俱全。

              臨街的一間新居內,傳來嘩啦啦的自來水聲。57歲的女主人措加旺姆正忙著洗衣做飯?!耙荒甓嘁郧?,我們住的還是逢雨必漏、沒有廁所的自建房。家里不通自來水,每天要往返好幾公里挑水,一挑就是20斤?!痹浀摹盃€泥村”,措加旺姆歷歷在目。

              2021年,正是在浙江援藏指揮部支持下,總投資1.43億元的斯定咔村美麗宜居村莊項目啟動。

              從城市到鄉村,從送項目到送經驗;從“交票子”到“交鑰匙”,從“千萬工程”到“產業援藏”……“建設更多團結線、幸福路?!绷暯娇倳浂啻螐娬{。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隨著投資和項目不斷迭代升級,浙江元素就這樣滲透到那曲的每一個角落。

              僅在過去一年,圍繞“路、醫、學、住”等民生工程,共計45個規劃內項目在那曲落地生根。拉那一高、杭嘉中學、各級人民醫院、藏醫院、市縣(區)安居等一批重大工程,使城鎮功能明顯提升,廣大農牧民從中獲益。

              傍晚的色尼城市書房,落日余暉與暖黃色的燈光一道,照在前來學習的師生身上,也照向他們更遠的未來。

              這個900多平方米的場館,是嘉興援藏干部吳偉杰依著家鄉的城市書房模式引入那曲的。

              浙江資金投入、浙江標準建設。短短100天,當地沒有公共閱讀室的空白得以彌補,“這里還可以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鄙釁^文旅局局長格桑曲珍說。

              30年來,浙江援建項目在4500米海拔的羌塘草原上拔地而起,也將西藏那曲與浙江人民的感情緊緊連在一起。

              第二批援藏干部領隊陳鐵雄和我們分享心底最柔軟的故事——那是離藏前的最后一天,一大早,43名援藏干部提著掃把、鐵鍬,來到奮斗三年的浙江路上義務勞動。一個、兩個、直至一群……慢慢地,沿途百姓也自發走上街頭,沒有言語,可一鍬一鏟之間,不舍的淚水早已濕了所有人的眼眶。

              “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

              那曲要不要發展產業?要發展什么樣的產業?這是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浙江援藏干部反復思考的問題。

              那曲的產業發展一度舉步維艱:實力最強的畜牧業,當地人更執著于“天然放養”,難以規?;l展;氣候條件惡劣,運輸成本高,制造業幾乎為零;地廣人稀,集中消費場景缺乏,服務業發展困難重重……

              “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021年7月,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調研時強調。此前,他也曾在不同場合指出,“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

              “這給我們指明了方向。2023年開始,根據自治區黨委‘一號工程’部署,我們把招商引資作為援藏工作的重要任務,發揮浙商優勢,扎實推進工作?!闭憬≡刂笓]部總指揮長、那曲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董旭斌說。神力時代廣場、那曲浙江大酒店、浙能集團5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2023年,浙江援藏指揮部為那曲引進重大項目13個,意向投資額達65.89億元。

              那曲市牧業科研示范基地,20只從浙江遠道而來的湖羊即將迎來“喬遷”一周年。

              與當地繁殖周期較長的色瓦羊、多瑪羊不同,湖羊一年兩胎,一胎多羔?!岸嗌恢?,牧民就能多三四百元收入。我們希望能把更多元的品種推廣開來,推動農牧業發展?!敝钢贿h處剛剛產下的6只湖羊“寶寶”,那曲市畜牧研究中心獸醫師卓瑪措滿是笑意。

              新品種、新產業、新希望。一直以來,惡劣自然環境下,那曲的新鮮蔬果自給率極低。如今,浙江援建的4500智能溫室大棚里,新鮮的辣椒、黃瓜、芹菜郁郁蔥蔥,甚至還能見到芭蕉等熱帶植物。

              “這是一個集設施栽培、生態綠化、農旅融合、科普教育、就業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體項目。每到周末,親子采摘游格外熱鬧,去年這里就來了三四萬游客?!表椖控撠熑烁吖霹i介紹。

              那曲市草地總面積占一半以上。廣袤的羌塘草原上,除了牧業和農業還能發展什么?那曲市嘉黎縣有我們想要的答案——新能源產業。

              海拔4750米,雪山與草原之間,數以千計的光伏板在眼前列陣,蔚為壯觀。浙能集團投資2.65億元的5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建設即將收官?!斑@是嘉黎第一座光伏電站,這里光照資源豐富,發電小時數是浙江的近兩倍?!表椖控撠熑松蚩壮烧f。

              現代種業、數字農業、新能源產業……這些年,浙江堅持把產業援藏作為助力受援地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將自身產業創新、專業市場優勢與那曲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結合起來。

              更難得的是,強大的浙商優勢,也在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

              6月15日,在比如縣,寧波援藏干部引入的西藏長榮娜秀集團增資5000萬元的服裝智造工廠開始試生產。車間里,智能吊掛系統生產線上,一塊塊服裝布料沿著設定好的路線有序穿梭。經過數個剪裁、縫紉環節后,一件件校服、沖鋒衣便出現在眼前……

              “這是那曲第一個智能制造項目?!笨偨浝砣~萬華介紹,長榮娜秀落戶那曲短短4年間,不僅成為當地最大的制造企業,更持續增資,在冷鏈配送、酒店旅游等產業多點開花,2023年實現產值超億元。

              一二三產持續提質升級的背后,是發展理念的激蕩。

              “神力時代廣場來那曲了!”

              紅色的巨幅海報,通透的落地玻璃……今年9月,那曲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綜合體將開門營業。

              “除了商場,我們還會把浙江的專業市場模式復制到那曲蟲草產業上。未來老百姓可以自己開設商鋪,每年數億元的蟲草銷售額,將更多地留在當地老百姓手中?!蔽鞑厣窳瘓F董事長林秀麗說。

              從溫州到拉薩打拼35年,被援藏干部“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的她,第一次決定在那曲投資。

              可這個氣派的廣場還是差點“泡了湯”——第一次接觸商業綜合體項目的那曲合作方質疑合同年限,差點一拍兩散。還是援藏干部們不斷溝通協調,彌合了雙方的理念之差?!斑@是一堂生動的營商環境課?!蹦乔刹控Q起大拇指。

              發展理念與營商環境的相互疊加,讓古老的那曲散發青春氣息——

              在色尼區,浙江干部引入的大型旅游節會新思路,為格桑曲珍帶來新靈感,不久后將舉行的色尼旅游推介節會上,音樂節等活動將掀起當地旅游業發展的熱浪;在比如縣,文旅局局長江永丁巴正在謀劃薩普神山和唐蕃古道景區的串聯打造,正是紹興援藏干部胡國超帶來的全域旅游理念,讓曾經冷僻的景點迎來了成倍游客……

              置身自然條件最惡劣的那曲,2023年,浙江在全國17個援藏省市中逆勢拿到了“項目完成率”第三、“招商引資完成率”第二的好成績?!白叱鲆粭l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绷暯娇倳浀膰谕?,在那曲已然聽到回響。

              “56個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的石榴”

              入藏第一天,把從浙江帶來的水和土,撒在那曲的土地上,這是援藏干部的“儀式感”。自此,家鄉和他鄉,水土相融、血脈相連。

              在海拔4700米的那曲市班戈縣人民醫院,當藏族同胞握住援藏醫生的手,握住的是熱切的希望。過去3年間,浙江首支“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培育新建???、重塑制度,孕產婦、新生兒連續兩年實現零死亡。

              眼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即將在那曲市藏醫院開設“云診室”。千里之外,浙江專家可實時為當地百姓線上問診。

              “組團式”援藏,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西藏所需醫療、教育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的實際情況,創新實施的援藏舉措。

              “希望時間慢些走,因為我還沒把技術留下來?!边@是浙江援藏醫生共同的心聲。格?;ㄖx了又開,一批批浙江省醫療援藏工作隊員薪火相傳,努力為當地培養一批“永遠帶不走”的醫療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個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的石榴”,在西藏考察時,他曾這樣感慨。30年來,這種由淺到深,由眼前到長遠的援藏戰略,讓分處祖國東西兩端的浙江與那曲不可分離。

              1995年,援藏干部姜軍從那曲發出一封求助信,翻越千山,抵達西子湖畔。隨后,225萬元愛心善款涌向高原,催生4所希望小學。

              被改變的不只是硬件,更是人生軌跡。近30年來,希望小學里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又帶著“愛和希望的種子”回報家鄉。如今,那曲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100%,2023年高考上線率達95.56%。

              浙江的教育援藏,還是一場前后方的大聯動。

              入夏,浙江紹興西藏民族中學,又有近200名藏族學生畢業。每當分別,總有學生一次次跳下大巴車,與老師緊緊相擁。

              創建于1985年的紹興西藏民族中學,是在內地創辦的首批西藏班(校)之一。2004年5月25日,總投資3800萬元的新校址落成,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發來賀電。

              2007年,來自那曲的堅贊旺托11歲,衣服鞋子都不會洗。是幾十名親人般的老師,教他學習,教他生活。如今,大學畢業的他回到母校任教?!拔襾碜晕鞑?,我是紹興人?!彼f,這是紹興西藏民族中學的孩子們最常用的自我介紹。

              欣喜和快慰,足以抵消援藏干部切身感受的高原之苦。

              這些年,黨中央從西藏異常艱苦的工作、生活出發,制定各項政策舉措,解除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

              但即便能在保障完善的宿舍里生活,每個初到這里的援藏干部,對抗高原反應的努力依然堪稱艱辛:頭痛、嘔吐、血氧濃度降到其他省市的搶救標準。他們的皮膚逐漸黢黑,高原紅烙在臉上,許多人每天要靠安眠藥才能睡上幾小時。更令人擔憂的變化則記錄在醫學影像中:肺動脈高壓、心肌肥厚……有人甚至把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雪域高原。

              他們不想過多地談論艱辛,但每個人都會提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的19個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到過那曲的人都知道,在這片高原永凍土上,很難種活一棵樹。但對前赴后繼的浙江援藏干部來說,他們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一棵樹,頑強生長,期待為這片土地創造生根成林的奇跡。

            (責編: 于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在线无码AV五月花_亚洲av一级在线观看_直接看黄网站免费无码_成 人 a v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