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貢,藏語意為“犏(耕)牛背”,因這里的地形像犏牛的背,故而得名。
今年是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我作為協會秘書長,看到這一為西藏蜂蜜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的成果,不由想起被譽為西藏“生命線”的青藏公路從修筑到通車,給西藏人民帶來幸福生活的感人故事。
2008年,芒康井鹽曬鹽技藝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芒康縣鹽井古鹽田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一直在期待,卻又莫名地擔心走進電影院,擔心欣賞電影藝術會變成對故友的懷念或者追思。
但凡熟讀西藏歷史,熟悉中國邊境鄉村建設狀況的人,既會對這片土地充滿歷史敬仰,也會對這片土地上的變化充滿贊嘆。
3月30日,西藏自治區文物局長會議在拉薩召開。會議回顧過去一年西藏文物工作的成果與經驗,深入分析當前文物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
當日,為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充分發揮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教職能,西藏博物館在羅布林卡開展《雪域豐碑——西藏革命文物展》送展進景區活動。
清脆的打鐵聲,清晨從西藏山南市瓊結縣德慶村傳出。多吉老人手上有著厚厚的老繭和燙傷的疤痕,他生于鐵匠世家,是家族第五代打鐵傳人。他說,自己這代傳人當得很值,65年間,命運遇見3次轉折。
差役僅是壓在農奴們肩背上的一座山,另外一座山是高利貸。舊西藏的高利貸,不僅僅是剝削手段,而早已成為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鮮明的舊西藏特色和特殊效用。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扎西村的次旦老人家里暖意融融。
65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民主改革的洪流,沖碎了農奴身上的枷鎖,百萬農奴從此站起來了。
82歲的索朗頓珠又要迎來每年最盛大的日子——3月28日“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舊西藏差徭之重,亙古鮮見,一個男勞力年平均60%—80%的勞作時間是在支應各種內差、外差,“烏拉”拿走的不僅是農奴們的剩余勞動,而且在攫取他們的必要勞動。
彩繪龍首木雕出土于庫車蘇巴什佛寺遺址,被發現時位于墓葬彩棺立柱上鉚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