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北京的雍和宮嗎?它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在祖國內地眾多藏傳佛教寺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上那里發生過許多故事。有的家喻戶曉,如存放在這里用于掣出蒙古地方藏傳佛教大活佛的金瓶;有的則罕為人知,如今天我們要提到的這位堪布。
辛亥鼎革后,民國初建,國力不彰,政局紊亂,動輒受人牽制。民國政府宣稱“五族共和”,多次派代表赴藏,均遭英帝阻撓未能成功。雍和宮西藏堪布于此特殊時期,顯示出其輸忱為國的本色。江贊桑布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江贊桑布,這位“雍和宮札薩克喇嘛唐古忒堪布”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十三世達賴喇嘛入京覲見時奉命留京。后因西藏駐五臺山札薩克喇嘛羅桑絕養因病去世,經大總統批準,依例署理五臺山札薩克喇嘛。
民國成立后,江贊桑布積極響應,“表率藏人”“夙明大義”“首贊共和”,影響極大。他將中央政府提出的“優待蒙藏人民,施之以德,訓之以義”的政策及時“呈報達賴活佛及西藏同胞”。民國政府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于1913年2月加封江贊桑布為“默爾根諾門罕”名號。
1913年,以江贊桑布為首的西藏旅京人士聞悉將成立國會組織及參議院、眾議院,而西藏選舉尚未舉行的消息,立即組織成立“西藏旅京同鄉會”,作為西藏地方選舉機關。他們通過蒙藏事務局向大總統提出,成立議會應該有西藏代表參加,否則與選舉法不符,亦為“五族共和”之缺點。鑒于“國會成立之期既追,西藏秩序未復,又難魁期辦理選舉”,建議“在京舉辦西藏選舉,以便國會成立之日,西藏議員亦得列席其間,躬逢其盛,作五族人民均無遺恨,當不僅藏人之幸也!”
1913年4月7日,在江贊桑布等人的奔走呼吁下,北京政府擬定“西藏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施行法”。隨后即在北京由中央政府籌辦西藏選舉事務所舉行了西藏第一屆國會議員的選舉,“業經公同監視開圍,所有得票多數之當選人及得票次多數之候補當選人”于5月15日榜示。
江贊桑布作為后藏代表以絕對優勢,當選為參議院議員。選舉結束后,西藏旅京同鄉會專呈蒙藏事務局,表示“今者選舉事畢,議員列席此,實出于大總統服綏之德,我五族同胞所當同深欽感者也。會員等亦應邑勉從公,竭力傳播五族共和之大旨,解釋從前西藏同胞之誤會,同享五族共和之幸福?!?span lang="EN-US"> 6月26日,江贊桑布等西藏地方議員集體謁見民國大總統。7月,他們又向大總統呈獻哈達、鍍金塔、藏紅花、藏香等物,以表達對西藏議員選舉事宜的特殊關照,文稱“今者選舉事畢,議員列席。此實出于大總統服綏之德,我五族同胞所當同深欽感者也”,并表示以后要“竭力傳布五族共和之大旨,解釋從前西藏同胞之誤會,同享五族共和之幸福?!?/span>
中華民國初建,設立所謂“國會”是試圖仿西方國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西藏地方代表進入民國國會,是西藏地方民眾在國家政治活動中參政議政的重要標志,再次表明西藏民眾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同時,毫無疑問能對西藏廣大民眾在心理上起到一種不可低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雍和宮堪布的江贊桑布等人位居其中,也充分說明雍和宮在民國初年政治生活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1917年12月,蒙藏院向大總統呈文,因西藏參眾議員江贊桑布、羅桑班爵、廈仲阿旺益喜、羅卜桑車珠爾等深明大義,有功民國,特請獎以示優異而彰勞勚,以昭激勸事。民國政府為表彰江贊桑布等為國家民族所做的努力,頒其三等嘉禾章,以示鼓勵。(中國西藏網 特約撰稿/喜饒尼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