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個烈士紀念日,追思緬懷格達活佛的幾幅挽聯
甘孜白利寺格達活佛(圖片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著名藏傳佛教高僧格達活佛(1903-1950年),是四川甘孜白利寺第五世格達活佛。早在1936年5月1日,他就在紅軍幫助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博巴(藏族)自治政府擔任副主席。西康省解放后,他曾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50年,格達活佛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不惜放棄作為特邀代表進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機會,冒著生命危險前往西藏,擔負起勸說西藏地方當局接受和平解放西藏主張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但是,在帝國主義分子的陰謀下,格達活佛不幸在昌都遇害圓寂。
1950年11月4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責成西康省人民政府負責辦理格達委員治喪事宜,由十八軍軍長張國華代表西南軍政委員會致祭,并“于重慶、雅安、康定、甘孜分別召開追悼格達委員大會”。1950年11月,西南軍政委員會在重慶為第五世格達活佛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
中共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軍區的負責人鄧小平、王維舟等致哀;賀龍撰寫了《悼格達委員》的紀念文章;《新華日報》發表了《西藏一定要解放——紀念格達活佛》的社論。
甘孜的追悼會因故延期至1951年1月20日舉行。
當日格達活佛追悼會上,風中的挽聯頗為人關注。
西南軍政委員會負責人賀龍、鄧小平特送“為和平解放西藏,慘遭帝國主義和反動分子所毒害而光榮殉國的格達委員永垂不朽!”
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的挽聯給予其高度評價:
“具無畏精神,功烈永垂民族史;
增幾多悲憤,追思應續國殤篇?!?/p>
十八軍聯絡部部長徐淡廬(代表軍聯絡部)的挽聯是:“為真理,身披袈裟斬荊棘,縱出師未捷身先死,堪稱高原賢人;求解放,手擎大旗渡金江,雖長使英雄淚滿襟,終慶高原新生?!?/p>
徐淡廬1951年1月20日日記
十八軍宣傳部長樂于泓的挽聯是:“熱愛本民族寧愿粉身碎骨奔走,和平進軍解放西藏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團結全國各民族砍斷血牙魔爪,驅逐帝國主義鞏固國防完成遺志慰英靈”;
甘孜的追悼會因故延期至1951年1月20日舉行,由張國華率各機關團體舉行公祭?!肮纼x式隆重,全體部隊并舉行繞靈儀式,給寺廟群眾影響較大,尤以白利寺代表極表滿意榮耀”。同年春,中央訪問團和西南慰問團前往格達活佛的家鄉甘孜生康鄉慰問,把毛主席親筆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起來”的錦旗連同百包藏茶,送到甘孜白利寺。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實現了包括格達活佛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夙愿。
1980年7月,為紀念為西藏和平解放事業而犧牲的格達活佛,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白利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來,甘孜又建立了“朱德總司令和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格達活佛的英名與無數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斗的志士仁人一起深深銘刻于后人心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寶貴遺產之一。(中國西藏網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九一八事變后,最早成立的藏族抗日組織“康藏旅京同鄉抗日救國會”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就注意關注藏族人民在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生死存亡的抗戰中,所做出的貢獻。[詳細] -
1947年“泛亞洲會議”的風波
1946年,“泛亞洲會議”即將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當時,中國中央政府決定派出鄭彥棻、溫源寧、張君勱、杭立武、王星拱、譚云山、劉毓棠、葉公超等八名代表出席會議。[詳細] -
因一書而名在外,朱繡是甘肅代表團的負責人?
1919年,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系史上有件重要的事值得一提,這就是“甘肅代表團赴藏”。議及此事,常感嘆讀書人、寫書人也非“百無一用”。[詳細]